花两亿元放卫星为王俊凯庆生,偶像是人生的灯塔?还是精神未断奶?2017/9/28 8:59:13
花两亿元放卫星为王俊凯庆生,偶像是人生的灯塔?还是精神未断奶?
导语:花两亿元放卫星为王俊凯庆生
以你的名字命名星星、为你发射一颗专属卫星、腾飞的热气球上挂满你的照片、18架无人机在天空拼出你的名字……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浪漫的玛丽苏偶像剧?霸道总裁追女主的桥段?
不,不,都不是,这些仅是王俊凯的粉丝们为他18岁生日做出应援的冰山一角!做到上天入地,海陆空立体化了,秒杀了国内一线广告公司!
粉丝们太壕,太疯,太刷三观!
一、社会人群分析
不妨分析一下大数据梳理出来王俊凯的粉丝画像。
从年龄占比来看,以80、90后居多,占了将近9成,也就是从37岁到17岁不等,年龄跨度从叔叔阿姨级到处于青春期的青葱少年。
从文化程度来看,以大学生居多,占了将近7成,中小学生居的比例接近,各占15%,而又以研究生最少,不足2.59%。这个你懂的!一般人到了研究生的年龄,基本成熟了,大多确立了人生目标,开始追求自我了!或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崇拜的对象也随之升级了!
从性别占比来看,以女性占多数,男女粉丝比例是四六开,而这六成的女粉丝中又以怪姐姐和怪阿姨居多,因此,王俊凯的粉丝团中坚力量里最多的就是“姐姐饭”、“亲妈饭”!
这些80、90后,因年龄跨越比较大,有的还在上学,有的则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有的已进入中年了,他们差不多都比王俊凯要大,特别是怪姐姐和怪阿姨们为何都将小男生王俊凯作为偶像来崇拜呢?
原因很简单。
这些年龄偏大的人恰恰见证了“掏粪少年”的成长轨迹,内心有一种“养成感”在里面的!眼前的王俊凯就自己菜园里偷种的“菜”一样,都认为是自己的“菜”。
正因为这些“姐姐饭”、“亲妈饭”,年龄比较大,占比有比较高,她们已走上工作岗位,甚至已进入家庭,里面不乏有钱有闲之辈,出手自然相当阔绰的。这也是她们为王俊凯18岁生日做出如史上无双的豪华应援的原因。
她们真心舍得花钱的,非常具有狂热性、冲动性、主观臆断性、盲目性的心理特质,确实属于“脑残粉”那种,就是非常不切实际。
那些“姐姐饭”们忽略了自己的年龄,还长着一颗“少女心”呢,王俊凯正是她们心目中的男友,也就是“白马王子”;而那些“亲妈饭”长着一颗“望子成星”的梦想,王俊凯就是他们心目中子女的期待!甚至有些妈妈们喜欢王俊凯胜过自己的儿子!典型的移情别恋,当然,这“移”的是母爱!
也就是说,其实这些“姐姐饭”、“亲妈饭”疯狂追星,也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已养成,只不过,她们比较“忠贞”一点罢了,一直停留在那个时期,也就是停留在青春期那个阶段。
这些人的心里眼里,只有了明星偶像了,已经把自己都忘记了,这包括把自己的年龄也忘记了。他们这帮人成功地驱逐了自我意识,而以一个明星的形象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已然成为偶像的附属品——他们只为明星而生!
这种粉丝的存在就像我们隔壁国家的人群,全部为三胖而生一般,洗脑洗到了早就没了自我!
80、90后这个人群的偶像是娱乐明星王俊凯,也属正常的。
其实,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的。
像我曾祖母这一代,生在晚清,偶像就是圣贤,记我小的时候,曾祖母跟我一言不合,就上孔孟圣贤的;像我祖母这一代,生在民国,偶像就是神灵,因为遭受的苦难比较多,见到神灵就叩头烧香的;像我母亲这一代,生在新中国,偶像就是领袖,不爱红装爱武装,都是好学生。像我这一这代,生在改革开放,偶像就是港台明星,就是四大天王加邓丽君的。
但很多人偶像崇拜是一段时期,终究是年轻时的一场迷梦,或早或迟地都会醒来的!
二、社会心理分析
为什么说这些“姐姐饭”、“亲妈饭”有些脑残呢?
平心而论,真心脑残!
她们心理年龄依然处于“青春期”状态的,大白话就是——心智尚未成熟!精神上还没有断奶呢!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也需指向像偶像这类较远的人。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呢?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弗络姆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地强化或理想化了,也就是社会中比较杰出的人物,比如政治人物、名流达人等等。
也就是偶像崇拜高发期就是人生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的重要转型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从家庭角色进化到社会角色。而这个时期的人群是介于少儿与成人之间的中间群体,他们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又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这就需要界定自我身份,那么怎么界定呢?于是,其特质就是“认同角色混淆”状态,用大白话讲,就是困惑于我到底能成为怎样的人!
青春期的人都进入了“自我意识觉醒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启了人类痛苦的大门。
这时明星恰恰能够担负起这个角色!
他们希望在光鲜的明星身上,看到希望中的自己!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对标”,要成为那样的人!
当然,一部分人是出于“对标”需求,另一部分人而且是很大一部分的人,他们根本不需偶像的,却是一种“从众”心理使然,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盲从”。
他们觉得不趋众觉得是一种压力,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些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学生和工作团队的“菜鸟”来说,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尤其重要。部分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的,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他们一看,大家都喜欢这个明星,我也不能落人于后的。这是纯粹的“你们喜欢所以我喜欢”,而且偏执到要比你们喜欢得更彻底的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他使得自己与周围传送有共同语言和话题,从而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去,避免来自群体排斥的压力。
这也伪球迷产生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融入到群体中,寻找认同感!
三、入戏情感分析
有人不禁要纳闷,女性为何对王俊凯的痴迷程度要远远大于男性呢?
这也很好理解的,主要是因为男女性社会化的目标不同!
对于男性而言,偶像的社会地位、财富和体魄也是他们青春期客观上难以企及的,作为男性,试问哪个一点通王俊凯的高度?无法企及那就现实一点!
但对于女性而言,进入青春期后对自身外貌的关注就达到了高峰,以完美者出现在媒体的偶像(明星),不仅仅是她们疯狂追逐的对象,更是衡量自我的标准!她们可以在穿着打扮方面气质靠近,甚至通过整容塑形等手术方面来形体靠近!
对于这些追星的女性而言,女星就是她希望自己也是那样的人,很羡慕,很欣赏!将她们作为人生航程中的一座“灯塔”,照亮自己的前路,努力使自己与明星重合为一,以致有些女性选择整容,非要整成某个明星的样子!
另外,再加上异性相吸,她们相比于男性更会关注一些异性偶像的,并借此来“对标”自己的另一半,明星就是她想象中“完美”的白马王子,这种痴迷类似于恋爱中的“单相思”,往往痴迷到智商为零的程度。
女性比较多幻想,也富有感性,因此,执迷不悟的“脑残粉”确实以女性居多的。
为明星痴迷成狂者有之,比如甘肃有名杨姓女子痴迷刘德华,从16岁的青春期开始,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导致倾家荡产,害得父亲也为此而跳海自杀。
为明星自杀者有之,比如辽宁一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四川一名13岁的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独自离家出走,下落不明;武汉女歌迷为思念谢霆锋而跳河寻死……
分析这些自杀的女粉丝的行为,其实与殉情差不多的,这些明星就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说白了,她们犯了严重的“单相思”,进而采取极端行为,无非就是“单相思”到极致的自虐!
说这到里,差不多可以揭开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感情本质。这种感情是非常微妙的,往往是粉丝对明星的“单相思”的那一种,是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第三方单方面的幻想追求!
这种追求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但是过程却令人眩晕向往的!而明星对粉丝更多的是利益的需求关系。很多粉丝在明星眼里,只不过脑子进水的傻缺角色,可以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明星恰恰又需要这样的脑残粉来拥趸,因为人气才是明星的王道!
因此,二者都有得益,偶像得到的是金钱和精神上的成就和被膜拜感,而粉丝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充足感。
但归根结底,是粉丝才成就了明星的!如果从这个层面上认识,明星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结束语
尼采说过“偶像的黄昏”,为什么呢?他要告诉我们的:人还需要找到自己,做回自己!偶像就是用来被砸烂、被超越的,我们要吃掉偶像的精华,也要找出破绽砸烂他,否则永远只能跪在偶像脚下。
他说这个话有几个意思呢?其实大白话就是:与其你去在明星身上进行幻想的寄托,还不如把自己放在别人的憧憬之上,让别人对自己崇拜!这也是尼采超人学说的最精简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