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8/9/29 14:50:50
[size=5] 对于即墨地瓜产业协会会长刘君华来说,在2018年要办的五件“大事”中,第五件就是:在加强与中粮、本来生活、每日优鲜等生鲜平台深度合作的同时,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从产能和运营上实现自我突破,先完成与天猫的合作,通过新旧渠道共同发力,实现年销量2000吨的增长业绩。[/size]
[size=5]去年,京东、天猫等生鲜平台主动找到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出销售该合作社种的地瓜。此举正是慕名而来。[/size]
[size=5]在一些生鲜平台的APP上,找到薯之恋青岛沙丘思维特红薯销售页面,可以看到该合作社种的地瓜已经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每公斤价格24到30元不等。[/size]
[size=5]地瓜的价格喜人,销量更是惊人。近年来,该合作社与中粮集团、本来生活、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去年,注册的“乐泉”“薯之恋”“田横蜜薯”“淳薯本味”等地瓜商标在网上的销量达到了35万公斤。[/size]
[color=#333333] [img]http://image.qingk.cn/image/zhijimo/3e0610e78e9b48c0a60d1d518a5f2ccb.jpg[/img] [/color]
[size=5]“中粮集团一次就买一千箱。我们种的地瓜不敢说是销售冠军,但一定是地瓜中的贵族。”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清说,在青岛,海信广场为他们的地瓜开辟了专柜销售。中粮集团甄选出6款“山货上头条”农产品作为2018年重点推介的产品,他们种植的地瓜就是其中之一。[/size]
[size=5]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可以说,让地瓜成了“金疙瘩”,而很长时间,这里的人们曾经为脚下贫瘠的土地苦恼。田横镇依山傍海,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产量低,甚至颗粒无收,地瓜种植原是不得已的选择,村民种地瓜主要是为了家庭食用,种植多的才想到卖出贴补家用。“一亩地三千来斤,大小加在一起,好的可以卖六七百块钱。”[/size]
[size=5]2012年,刘君芳、刘君华、刘清三姐妹在田横镇河东村流转到300亩土地,开启了当地地瓜规模种植的先河。她们利用三年时间为土壤做深度保养,用特制的、由20多种原料制作的有机肥、生物杀菌肥补充有机质、清洁活化土壤,其中生物杀菌肥已申请国家专利。目前,她们严格实行休耕轮作法种植,300亩基地被均分成了三块,每块地种两年后“休养”一年。[/size]
[size=5]曾经,其“败家”式的种法引起了村民很大的非议。“我们村都是山岭薄地,地闲着不种,这是造孽……”而当他们看到三姐妹种植的地瓜被经销商收购后,以高于以往几十倍的价格被不断卖出时,这种非议也渐渐消失在漫漫的地瓜绿叶之中。[/size]
[size=5]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们成立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广大农户入社参与种植。“所有入社的农户我们都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苗、供肥,坚持有机耕种、人工除草、物理除虫,真正做到零农药、零化肥。”刘清介绍,田横地瓜的使用肥都是“山珍海味”,该合作社将沿海地区常见的贝壳类海鲜粉碎发酵,再混合上发酵后的竹粉,制成了升级版有机肥,成为地瓜最好的养料。并且,她们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脱毒苗种新技术,使地瓜商品率提高了50%,亩产达3000到4000公斤,这大大增加了村民入社的积极性。[/size]
[size=5]“我们详细调研过,河东村周边近30座山丘,超过2.3万亩都适合种地瓜。”刘清介绍,目前,她的合作社已与周边10多个村庄、300余户村民签署了共计2000余亩的种植收购合同。“即墨地瓜刚刚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田横镇已被即墨区政府划定为即墨地瓜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这给地瓜种植带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今后几年我们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力争使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让地瓜成为农民致富的金瓜。”刘清信心满满地说。[/size]
[size=5](张华 于正阳)[/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