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6/12/21 8:15:24
德国也有过雾霾,令人吃惊的是,雾霾却很快从这个国家神奇地消失了,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草坪,还有大片的森林,这是德国随处可见的画面。空气清新,天空蔚蓝,似乎德国从未有过雾霾一样。
其实不然,德国也有过雾霾,不仅空气受到污染,而且河流也曾经污浊不堪。
以鲁尔区为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创造了举世属目的“经济奇迹”,而鲁尔区就是德国机械制造及重化工业中心,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让该区雾霾不断肆虐,成了空气和河床污染的重灾之地。
除了鲁尔区之外,西德多数地区也未能幸免。着名的莱茵河曾经一度是条鱼类无法生存的“死河”,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上空也一直笼罩着迷雾。
[img]http://p3.pstatp.com/large/132400074ff40987e359[/img]
曾经的慕尼黑
[img]http://p1.pstatp.com/large/12d2000e92bb3aa0876c[/img]
现在的慕尼黑
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人不是去购买抗雾霾神奇,包括口罩,也没有往家里搬空气净化器,更没有安装防雾霾纱窗。当然,也没有去找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来论证,德国雾霾是中性的,与伦敦夺命大雾成分不同。
令人吃惊的是,雾霾很快从这个国家神奇地消失了。自1991年之后,德国再也没有响起雾霾警报,到了2007年,曾经一度困扰德国的SO2浓度下降到8微克/立方米,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明显下降。
2012年鲁尔工业区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中PM2.5年均含量最高只有21微克/立方米。在德国其他地区,不要说农村,即便是生活在大城市也能欣赏蓝天白云,呼吸到新鲜空气。那么,德国人为此到底做了什么?
[img]http://p3.pstatp.com/large/13280013a947339f5f9f[/img]
曾经的鲁尔区
[img]http://p3.pstatp.com/large/13c400025f481f8b270e[/img]
现在的鲁尔区
他们选择了主动向雾霾宣战,而不是被动的自我保护。对雾霾的治理,可以说两手都硬。第一只手是法律严、实施硬,法律法规的实施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1971年,大气污染治理首次纳入联邦政府的环保计划,1974年,德国第一部《联邦污染防治法》颁布,对S02、H2S和No2开始执行严格的污染限值。该法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德国政府积极促进能源转型、环保能源开发、严禁废气废水排放、积极推进废水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等,而且加强大了执行和监督力度。
同时,运用技术手段限制废气排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国家对新型能源提供补贴,给风电和太阳能提供更好的入网条件和价格,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作为汽车大国,德国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的排放严格设立排放标准,对小汽车、轻型车、重型卡车、大客车设定排放限制。通过对车辆严格的排放检测,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尽管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但在城区一般都限制在50甚至30公里每小时,甚至在城郊也采取车辆限行措施,如在慕尼黑市就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
德国法律法规的实施从不打折扣,尤其在环保领域更是明显。德国垃圾分类极其严格,公民对家庭的垃圾分类是项义务,同时政府的垃圾回收站对各类垃圾也专车回收,而绝对不会把民众已经分类的垃圾又倒入同一辆垃圾车。
同时,德国的城市规划也处处反映出环保理念。大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也没有复杂繁琐的立交桥,成片的森林在城市随处可见。即便在慕尼黑这样德国房价和地皮最贵的城市,其市中心竟然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充分证明了德国人“让森林拥抱着城市,让城市依偎着森林”这样一个环境和人相互融合的城市规划理念。
不管是在柏林还是慕尼黑,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一律让人工化设计让位给自然,公园里看不到人工的花哨及假石流水。成片的森林、茂密的植被、自然清澈的河流、与人和谐相处的野生动物,森林公园像大城市之肺一样呼吸着,城市上空蓝天白云。
硬性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力的行政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德国的环境。但是,如果没有民众的全力配合,效果不会如此明显,成果也难以持续。可以说,今天德国的环保成就是和德国民众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对环保的支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
[img]http://p9.pstatp.com/large/132a00102da1a50c4f35[/img]
[img]http://p1.pstatp.com/large/12d2000e92bc97309dab[/img]
那么,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环保教育。德国是最早提出“环保教育”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幼儿园先进行育人,其中包含环保意识的培养,而不是急于传授专业知识。从孩子到成人,都有大量的机会接触“环保”课程。
德国人相信:没有和谐的环境,人类却无法生存。如果人类没有环保意识,自然家园就会受到破坏。所以他们把“环境保护”当作信仰一样虔诚对待,从孩子到老人的意识都很强烈。在任何一片角落,都很少看到乱扔的垃圾,人为破环境的行为更是鲜有发生。
一位居住在慕尼黑的一个朋友说,他曾经和正在上幼儿园、只有五岁的女儿开了个玩笑,散步时故意把一张废纸扔在地上,她女儿马上在后面拾起并“教育”他:幼儿园阿姨说不能随便丢弃垃圾。为了不让爸爸再乱扔那张废纸,她一直把它拿在小手中,直到发现公共垃圾桶才把它扔进去。
当他女儿10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教育垃圾分类知识,并带全班同学到垃圾处理站、堆肥厂、污水处理厂参观,让他们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家庭作业则是帮助家长进行家庭的日常垃圾分类。现在他十二岁的女儿环保意识极为强烈,不仅不会乱扔垃圾,而且还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由于从小受到系统的环保教育,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极高。为了保护环境,德国人愿意放弃一些享受。例如,私家车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车辆,而不是大马力的豪车。短途一般会骑自行车或步行,有人宁愿骑半小时或一小时自行车去上班。慕尼黑的各条街道上都有自行车专用通道,骑车的人很多,在森林小道更是自行车成队出动。这种骑车的现象并非慕尼黑独有,德国其他大城市也比比皆是。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造就了高质量的生存环境。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德国雾霾消失和他们的环保意识不无关系。例如,德国人在家从不烧树叶和木头,而是选择节能减排的采暖方式,如天然气集中供暖,使用节能家电和可再生能源。
如今,德国早已摆脱了雾霾的困扰,近30年竟然没有遇到过雾霾的肆虐。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工业区还是生活区,再没有出现雾霾弥漫的现象。展现给人们的是森林怀抱着城市、市中心清澈见底的小溪以及城市森林公园里的鸟语花香的景象。
通过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环保理念也成了每个德国人生活习惯,也让肆意排污的行为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进而倒逼政府提高环保标准。
2006年德国KGM公司计划在帕德伯恩修建一座垃圾焚烧厂,由于符合排放标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民众表示反对,于是议会转变立场。2008年,帕德伯恩议会通过了一项名为“发展项目冻结”政策,规定在新发展规划未出台前,禁止建设任何大型工程项目,这实质上是对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喊停。
在公众和议会的压力下,帕德伯恩市政府不得不制定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重新对该项目进行评估,从而让焚烧项目流产。
严格的法律和措施,再加上民众强烈的环保意识,让德国彻底摆脱了雾霾的困扰,这也是雾霾从德国神奇消失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