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停电公告

海上风电进万家

发布:2024/4/20 10:16:49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疾驰在去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的路上,绵延的山头上高耸着一台台“大风车”,很是壮观,绵延五六公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不少行人的目光。
随着汽车产业崛起、纺织服装产业蓬勃发展,即墨区工业、纺织业用电量逐年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区用电量75.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1%;工业用电量4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5%。其中汽车产业、纺织企业用电量占比较大。
为更好地缓解企业用电负担和能源消耗带来的压力,即墨区积极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利用60多公里的沿海丘陵地带风能优势,建成并网发电陆上风电项目2个,分别是华威风电项目、华能即墨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58万千瓦,年并网发电量达4.6亿千瓦时。
“这样的发电机组风电场共有33台,单台一小时可发电1500千瓦时,每年可提供电量约1亿千瓦时,节约煤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7000吨,是目前最环保的能源之一。”华能即墨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厂长张有鹏介绍。
除了风电,即墨区在光伏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力求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国家级绿色工厂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完成33兆瓦光伏并网发电,5月将完成全部并网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超4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万余吨。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总计35.88兆瓦的光伏项目是一汽—大众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光伏项目,主要在企业的多个车间屋顶及其他可利用地安装光伏板,面积共计41.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满足工厂白天所有的生产生活用电,每年大约还有15%的发电量并入国家电网。”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批量规划与工业工程科经理程林表示。
在满足工业用电需求的同时,即墨区更将目光投向了周边海岛居民的生活用电体验,积极运用光伏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不断探索新型储能示范场景,以实现海岛电力的绿色、可持续供应。
“以前岛上用柴油发电,电压很不稳定,冰箱不时断电,鱼、肉非常容易坏,现在家里屋顶安装了光伏太阳能板,使用大功率电器也不会断电了。”即墨区大管岛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廉法鸿讲述“海岛绿电”项目投运后发生的变化。
“海岛绿电”项目主要依托“综合能源供电系统”,实现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多种能源接入,为海岛提供24小时全天候绿色供电,为“探索保护性开发海岛”打开了无限空间。
事实上,在海岛上建设光伏、风能等项目,面临的困难比在陆地上大得多,比如海风侵蚀、气候潮湿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面对重重困难,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多次模拟试验海风侵蚀对设备的影响,经过防潮和抗盐碱测评,最终采用了各模块分仓设计,变流器采用气液换流器冷却,外壳采用镀锌板喷塑工艺,提高了防腐蚀能力,延长了设备寿命。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鳌山卫供电所配电营业班班长代明告诉记者,海上运输存在不稳定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采取预制舱段方式,将大型设备“切块”,采用大型运输船将各舱段设备分批次运输到岛上后再连接,提高了设备运输安全和供电可靠性。
海上好“风”“光”,绿电入万家。鳌山湾20兆瓦海洋能源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和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同样也在推进中。未来,通过海底电缆的连接,周边岛屿将串“珠”成链,这些绿色低碳能源除了满足海上生产生活需要,还将通过海底电缆源源不断地回输到陆地。
一排排风力发电设备,一片片光伏发电板,已经成为即墨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即墨区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以“风能+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技术、装备创新实现蓬勃发展,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