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奇天伦的个人空间

信息量3232

特色小镇是否会“凉凉”?且莫过于悲观2021/4/23 9:04:52

近日,一篇题为《特色小镇死亡名单》的文章在网络流传,文中列举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特色小镇“批量兴起又批量死亡”的案例。由于仓促上马、缺乏特色、业态单一、运营混乱、资金链断裂等种种原因,这些特色小镇既没有留住人气,也没有保住自己,令人唏嘘!
文章所指出的问题其实并非新话题。自2018年以来,“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几乎每年都会掀起一波讨论。2017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并明确指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特色小镇由此迎来“大洗牌”。2018年底,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整体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419个“问题小镇”被淘汰整改。去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之下,一些缺乏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更是面临生死考验。
建设特色小镇的好处显而易见。特色小镇在小空间内集聚了特色产业和先进要素,布局方式和发展建设模式灵活,是一种快速系统集成的有益探索。而且,多数特色小镇不在中心城区,土地、劳动力、住房等成本相对较低,在聚人才、聚产业、聚人气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和消费。
过去几年,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有人形象地将种种乱象形容为特色小镇“八大凑”——产品不够,“吃喝”来凑;产业不够,“房地产”来凑;形象不够,“穿衣戴帽”来凑;项目不够,“农作物”来凑;数量不够,“园区景区”来凑;景色不够,“挖湖造绿”来凑;活动不够,“节庆会展”来凑;资金不够,“PPP项目”来凑。
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难免遇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但如果“挂羊头卖狗    肉”甚至触碰耕地或生态红线,企图以短平快的玩法博取利益,只能是加速走向死亡,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方面,前车之鉴数不胜数。
当潮水退去,特色小镇是否会“凉凉”?且莫过于悲观。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各地通过正面激励与负面纠偏协同发力,特色小镇此前扩张过快、概念混淆、内涵不清等问题得到有效纠偏,开始走上理性发展轨道,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在各地涌现。如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以全省1.8%的建设用地面积,贡献了全省7.9%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7.0%的税收收入。
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责任在各省级人民政府。目前很多省份已经从“抓数量”转向了“重质量”,对特色小镇进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比如,今年3月,广东省对全省特色小镇建设“回头看”评价结果显示,有7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为不合格,4个拟按规定淘汰并清退。山东省2月份取消了3个小镇创建资格。去年10月,浙江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等4个小镇在考核中受到了警告,淳安千岛湖乐水小镇等4个小镇则被降格。
建设一个特色小镇不轻松,建好一个特色小镇更不容易。靠跟风照搬、用钱硬砸、行政推动,不可能持久。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特色小镇“难在产业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场上”。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既重“形态”,更重“灵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做精做强最有基础和潜力的特色产业,着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成长为经得起市场考验、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留言反馈
个人空间相关信息由系统索引库每60分钟定时更新同步,非实时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