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仙的个人空间

信息量2829

共享单车的寒冬将至,钱是主要原因吗?2017/11/24 9:26:19

共享单车的寒冬将至,钱是主要原因吗?
文/傅蔚冈
本文首发于总第830期《中国新闻周刊》
11月16日,今年北京冬季供暖已经开始,但小蓝单车的员工却无法在他们原来的办公室内享受冬日的温暖了。小蓝单车创始人、CEO李刚授权36氪发布了声明《小蓝单车李刚来信:辜负了各位,对不起》,其中透露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运营。
屈指算来,成立于2016年10月份的小蓝单车,从成立到倒闭只存在了一年多一点时间,这多少让人感叹:潮水来得快,去得也真快。就在今年1月,它还宣布完成了4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 10 亿元。
小蓝单车为什么会倒闭?从公开资料看,主要分析是因为今年6月一次错误的营销行为导致了后续的融资不顺,最终在这场烧钱大战中没能熬过寒冬。
钱是主要原因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在我看来,这个行业的真正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找到盈利模式。
作为一种交通出行工具,最常见的做法是“使用者付费”,即用车人向共享单车公司付费,此前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营收。共享单车刚刚铺开时,好像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比如投资ofo的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就算过:一辆自行车成本200元钱,在校园里每骑一次五毛钱,每天骑十次,就收了五块钱,200元钱可能40天就能赚回来,加上维护成本、偷窃、损坏,可能3个月就能赚回成本了。3个月能赚回成本的商业模式,确实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商业模式太过于明白,以至于大家都想从中赚一笔,于是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玩家加入,一时间还有好事者为共享单车玩家该如何选择颜色而犯愁。
但玩家的增加,使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先是行业领先者摩拜和ofo时不时发起免费骑行,而后又有了月卡活动。免费给你用,会拒绝吗?显然不会。于是,大量用户倒向行业领先者,那些没有巨额资金支持的中小玩家,日子开始不好过。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共享单车公司已经开始倒闭,此后也时不时传来用户押金难退等问题。行业领先者的策略就是通过免费等手段把其他玩家挤出市场。正因为如此,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开始在多个场合说起,ofo和摩拜只有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尽管有这么多玩家,但是这个行业的成长空间到底在哪里?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曾算过一笔账:共享单车一天大概能带来 1 亿到 1.5 亿的出行频次,就算每出行一次收入是1元,一天是就是1亿到1.5亿元的量级,“这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也就是说,如果仅是一块五毛地挣,一年下来整个行业的收入也不到600亿元,而这样的市场规模是无法容纳多个市值过百亿的公司的。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因此不断想办法增加营收。小蓝单车曾号称要打造一个平台,在新车上增加一个智能中控,通过这个智能中控,用户可以导航,可以搜索当地的吃喝玩乐,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线上广告变现。不久前,摩拜的客户端也突然出现了“顺风车”,显示出其在增加营收方面也在寻找新的方向。摩拜单车有腾讯这样的巨无霸作为股东,尚在寻找骑行以外的盈利模式,其他同行共享单车公司的境况更可想而知。
不少人仍将共享单车的竞争称为“烧钱模式”之争。是的,到目前为止,不少资本投入了这个领域,估计绝大多数会血本无归。这其实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常态,并非共享单车独有。当年团购网站的“百团大战”,最后也只留下了美团网,但为什么只有共享单车的竞争被指责?一个主要原因是,自行车在马路上太醒目了,每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能看到。而对那些更为惨烈的竞争,则不太可能被每个市民所知晓。就像“百团大战”,又有多少人详细了解呢?
共享单车所开创的新的出行模式,毫无疑问是方便了市民出行的。但在号称业界第三的小蓝倒下之后,有多少家公司能够熬过眼下这个寒冬?我们仍无法预测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留言反馈
个人空间相关信息由系统索引库每60分钟定时更新同步,非实时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