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2018/7/19 9:31:38
[size=5] 近日,由区史志办牵头组织编纂的《即墨古城望族文化丛书》(一函五册)正式出版发行。[/size]
[size=4][color=#333333] [img]http://image.qingk.cn/image/zhijimo/5912249798e84e67a749b7a370b2aeec.jpg[/img] [/color][/size]
[size=5] 《即墨古城望族文化丛书》以注重通俗读物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选取“周黄蓝杨郭”五大望族,通过梳理正史传志、墓志铭、地方志以及族谱、族人留下的着述等相关文献资料,全景反映了明清五大望族的源起与发展、教育与文化、人物群体、婚姻联结、文物遗迹、家风与精神等,并收录了各大家族的近现代人物。丛书横跨五六百年,希冀通过寻一族之根、探一族之脉,从更深层次解读即墨古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并探究其背后的人气与精神,传承即墨城市历史文脉,凝聚即墨城市精神。[/size]
[size=5] 五大望族以孝友忠信传家,扶危济贫,泽被乡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周民弟周赋与弟媳于氏相继去世,撇下三子一女。周民因此诀别仕途、终身布衣,与其妻孙氏一力抚养其弟周赋遗下4个儿女,加上自己的共8个孩子。在周民夫妇的精心照料和严格教育下,子侄五人俱事业有成。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size][size=5]即墨大灾,颗粒[/size][size=5]不收,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黄作孚设粥棚,使几千人免遭饿死。蓝氏三世蓝福盛“斥其赢余周贫恤孤,负者不计也”。蓝田古道热肠,捐金修扩县中儒学;大灾之年,出粮出银赈济乡邻。明末为解即墨城被围困之危局,杨遇吉一文弱书生,自愿请命率骑突围,辗转多日,历尽艰辛,请来救兵,使即墨之围得解,城内士民免遭劫掠。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县孙铸文在邑北关东拨置田52亩建普济堂,收养流离失所贫民,郭廷翼捐田325亩,租息以资诸费。[/size]
[size=4][color=#333333] [img]http://image.qingk.cn/image/zhijimo/d8afc8e7c62746e38faa671d933d0de0.jpg[/img] [/color][/size]
[size=5] 五大望族以科宦兴族,为官清廉,青史留名。自隋开科举,即墨在金朝出了孙仁鉴、孙仁杰两位进士,及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侯庸、吕让,直到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才有了历史上的第五位进士蓝章。此后,“周黄蓝杨郭”五大望族人才辈出,特别是清官廉吏层出不穷。明清两朝,即墨共考中进士71人,其中五大望族即有35人,大小官吏近700人。五大望族出将入相,卓尔不凡。章家埠周氏和留村周氏家族于明初由河南汝南迁来即墨,共出进士16人。代表人物周如砥以文章名天下,官至国子监祭酒,成为明朝最高学府掌门人,有“天下士多出其门”的美誉。黄氏家族于明永乐年间由青州迁来即墨,从明嘉靖年间的黄作孚开始,到清光绪二[/size][size=5]十九年(1903年),300多年间,即墨黄氏共出进士8人,其中既有敢与奸相严嵩对着干的黄作孚、兵部尚书黄嘉善、铁面御史黄宗昌,也有“黄培文字狱案”的主角黄培。蓝氏家族于南宋咸淳[/size][size=5]年间(1265-1274年)迁来即墨,共有5位进士、9位举人,值得称道的是,其家族上百人入仕,无一人贪腐。代表人物首推蓝章、蓝田父子御史,皆为谏言铮臣。蓝章曾巡抚陕西,蓝田则曾任陕西巡按,陕西曾有民谣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杨氏家族于宋神宗年间(1067-1085年)由浙江秀水迁居即墨,从明初到清末的400余年间,共出过5名进士,12名举人,成为即墨极有影响的仕宦世家。杨良臣单骑抚“寇”、杨盐不媚上官、杨遇吉乞兵解围即墨城等佳话,传诵一时。郭氏家族于明永乐初年由青州枣园迁来即墨,其家族最耀眼的莫过于郭琇,他于清康熙年间写下震惊天下的“三大疏”——《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近臣疏》,弹劾朝中权贵,一时声震朝野,连升五级,官至湖广总督。虽曾两次被贬,却青史留名。“直道难行,不其哉?”《清史稿》留下这样的感叹。[/size]
[size=5] 五大望族以诗书继世,文人辈出,着述颇丰。五大望族留下着述近400种,这些文化成果不仅仅是明清即墨主流文化的代表,很多成果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即墨有6部着述被收录到《四库全书》或存目中,除王邦直的音律巨着《律吕正声》外,其他5部全部出自五大望族之手,即周如砥《青藜馆集》、蓝章《八阵合变图说》、蓝田《北泉集》、蓝润《聿修堂集》、郭琇《华野疏稿》。[/size]